原标题:“导师带徒”须建立激励机制外包美工外包美工
近日,中铁六局太原公司印发 《导师带徒活动管理办法》,组织116名 “见习期后”高校毕业生签订了导师带徒合同。该办法将导师带徒实施时间从1年扩展为3年,并通过提高导师条件、实施导师入库制度、加强激励考核的方式,持续激发徒弟、导师的热情。 (10月28日 《山西工人报》)
“导师”是指劳模工匠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傅,他们是企业的宝贵财富。对青年职工来说, “师傅”的作用不言而喻。既可以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前进方向,也可以在技能上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快迅成长,起到良好的 “传帮带”作用。现实中,很多单位推出了 “导师带徒”、 “工匠结对”之类的 “结对传帮带”活动。但是,因为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和考核,效果不尽如意。笔者认为,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激励机制——不论做得好不好,反正结果一个样:师傅教得好没奖励,徒弟学得差也没惩罚。如此,自然难以让人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和创新动力。
画册设计“导师带徒”活动要出成效,必须建立激励机制。企业应跟踪 “导师带徒”工作的全过程,既要帮助师傅和徒弟及时解决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,又要严格考核 “教”和 “学”的实际效果,详情页设计并分别给予奖励和惩罚。可以像中铁六局太原公司一样,一方面,青年学徒的考核结果与定职定级和劳动合同续签挂钩。另一方面,在为专业技术导师按月发放基础津贴的同时,优秀导师年度可享有一次性奖励,合格导师可享受基础津贴。考核不合格或徒弟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导师不仅不享有一次性奖励,还要返还已发放的基础津贴。笔者建议,还可以根据工作实绩、专家意见和职工投票,对所有参与 “导师带徒”人员进行严格考核,评选出一批业务技术精、传带作用好、群众威信高的 “名师”,和勤奋好学、工作扎实、成绩突出的 “高徒”,分别给予奖励。
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。缺少考核和激励机制外包美工, “导师带徒”的效果会大打折扣,甚至沦为形式主义。激励机制可以让“师傅教得更积极、徒弟学得更有劲”,让“导师带徒”真正取得 “传”出技能、“帮”出经验、 “带”出人才的效果。(余清明)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